民事商事庭审之技巧与误区
时间:2022/06/28来源:浙江三道律师事务所浏览:240次


三道讲坛



6月9日,三道讲坛111期的学习活动如期举行,首先由秦伟立律师带读《民法典》代理部分的法条。

庭审是律师的战场,庭审是律师专业水平、从业经验、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,为了提高所内律师的出庭技能,提高办案质量,本期三道讲坛第111期学习活动,秦律师还与所内同仁分享了蒋强律师《民事商事庭审之应答技巧与误区》的直播课程。



理解询问意图

当法官询问时,他的目的是什么?蒋律师结合他多年的审判经验总结道:法官问的大部分问题,都是为了争取调解,立足判决

为了达到上述目的,法官将会从总结无争议事实,并使之不断扩大,总结争议焦点,并使之不断缩小这两方面入手。


熟悉询问方法

法官的询问的重点往往会集中在当事人的遮掩点、躲闪点;心证认为可能存在的事实;不合理疑点,要求解释。蒋律师结合相关案例,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法官常用的询问方法:在询问顺序上,一般与举证责任相反,一方证据薄弱,先向另一方发问,以及渐进、归谬、追问、施压等。




预判必答题目,预备应答口径

预设法官发问,可以帮助律师预测法官审判思路和裁判结果。如:可能的争议焦点、请求权基础、侵权/违约事实、诉讼主体、索赔算法、赔偿证据等相关问题。

回答问题的方式无论是承认、否认、沉默、不清楚,都要能自圆其说,对题目中隐含事实的问题要警惕,合理陈述不利事实。




防范伪证风险

在庭审过程中可能存在伪证风险的情形有:以是/否、有/没有直接回答法官的问题时、伪造证据以及毁灭证据等,律师应该充分运用自身的认知能力、记忆能力、日常生活经验法则,怀揣责任心与审慎的工作态度,严格把关避免伪证风险。




重视法官释明

释明权是诉讼指挥权,因当事人诉讼能力欠缺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时,法官对当事人询问、提醒、启发,从而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结合。

庭审中尤其要注重举证责任的释明

三生万物,道法自然”。浙江三道律师事务所秉承“诚信、专业、高效”的办所宗旨,坚持“为客户创造价值方能实现自身价值“的办所理念,努力以专业的知识和敬业的职业操守,尽心竭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,切实解决客户所面临的法律难题。

浙ICP备18007074号

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179号远洋国际中心C座11层

0571-88195500(服务时间:9:00-18:00)

attorney002@sandao.cc

在线咨询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